无人机之家培训中心

无人机人才争夺战|抢占千亿蓝海制高点

无人机人才争夺战|抢占千亿蓝海制高点

清晨六点,深圳某科技园区的无人机研发中心灯火通明。28岁的飞控算法工程师张明正在调试最新一代农业无人机的自主避障系统,这已经是他本周第三次通宵加班。”行业竞争太激烈了,我们必须抢在竞争对手前面推出新产品。”张明揉了揉发红的眼睛,语气中透着疲惫与兴奋。

这一幕正在全国各地的无人机企业不断上演。据工信部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无人机行业市场规模突破1200亿元,同比增长超过35%。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行业专业人才缺口高达30万人,且这一数字仍在持续扩大。无人机行业正在上演一场没有硝烟的人才争夺战。

“我们给应届硕士生开出了35万年薪,仍然招不到合适的飞控算法人才。”大疆创新人力资源总监王静向记者坦言。在刚刚结束的秋季校招中,这家全球无人机巨头计划招聘200名研发人员,最终只完成了不到六成的招聘目标。猎头公司的数据显示,具备3年以上经验的无人机导航算法工程师,年薪普遍在50-80万元之间,顶尖人才更是突破百万。

人才短缺的背后,是无人机应用场景的爆发式增长。从传统的航拍摄影、农业植保,到新兴的物流配送、电力巡检、应急救援,无人机正在重塑各行各业的工作方式。”我们不仅需要传统的机械、电子专业人才,更需要跨界复合型人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无人机研究所所长李教授指出,”懂农业的无人机操作手、懂电力系统的巡检专家、懂物流的路径规划师,这些跨界人才最为稀缺。”

在江苏无锡,一家农业科技公司的培训基地里,42岁的王建军正在学习多光谱数据分析。这位有着20年种植经验的老农,如今转型成为农业无人机飞手。”一架植保无人机每天作业面积相当于60个劳动力,而且施药更精准。”王建军说,他的月收入比转型前翻了两番。像王建军这样从传统行业转型的”新飞手”,正在成为无人机人才队伍中的重要力量。

教育体系也在积极应对人才需求。全国已有127所高校开设了无人机相关专业,年培养规模约2万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更是成立了全国首个无人机系统工程本科专业。”我们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大三就要参与实际项目开发。”该专业负责人介绍,首届毕业生就业率高达98%,平均起薪超过25万元。

然而,高校培养速度仍赶不上行业发展需求。业内人士指出,无人机行业技术迭代极快,很多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的知识,毕业时可能已经落后。这促使企业加大内部培训投入。极飞科技建立了”无人机学院”,为员工提供持续的技术培训;亿航智能则与多家职业院校合作,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

人才流动也呈现出新的特点。除了从航空航天等传统领域流入的专业人才,越来越多来自互联网、人工智能等行业的工程师选择跨界进入无人机领域。前百度自动驾驶工程师刘伟就是其中之一。”无人机和自动驾驶在感知、决策等核心技术上有很强的相通性。”刘伟表示,”无人机行业正处于爆发前夜,这让我看到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地域分布上,珠三角、长三角和成渝地区成为无人机人才聚集地。深圳凭借完整的产业链优势,聚集了全国40%的无人机人才;成都凭借军工基础和较低的生活成本,正在形成新的产业集群。”我们考虑在成都设立研发中心,那里的人才性价比更高。”一家总部在北京的无人机企业负责人透露。

政策支持也在加码。人社部已将无人机驾驶员、无人机装调检修工等纳入新职业目录,多个省市出台了无人机人才引进优惠政策。深圳市对符合条件的无人机高端人才给予最高500万元的补贴;杭州市为无人机创业团队提供最高1000万元的项目资助。

展望未来,随着5G、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深度融合,无人机行业对人才的要求将越来越高。”单纯会飞无人机的时代已经过去。”行业专家预测,”未来最抢手的将是既懂飞行技术,又懂行业应用,还具备数据分析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夜幕降临,张明终于完成了当天的测试任务。看着无人机在暮色中平稳降落,他露出了满意的笑容。”这个行业每天都在创造新的可能,虽然很累,但值得。”在千亿级市场的召唤下,越来越多像张明这样的年轻人正在加入这场航空革命,用智慧和汗水绘制着无人机行业的发展蓝图。

电话
点击拨打:180-6202-1811